史上首款37毫米自动炮美国麦克林机炮为他国做嫁衣的装备

在19世纪末,以加特林为代表的新一代自动武器出现,人们看到了利用后坐力或者燃气驱动机械结构,进而实现高速自动射击的先进性,当时大部分设计师都把眼光瞄准了枪械自动化,却很少有人考虑火炮自动化。来自美国的麦克林决定成为第一个吃果子的人,他从19世纪末开始研制相关技术,并率先制造出自动射击的37毫米炮。

麦克林37毫米机炮1902年麦克林获得自动武器系统的专利,这是一种利用燃气推动活塞运动的结构,类似于导气式结构。这款新式的MK I火炮采用37毫米口径,使用黑火药发射的炮弹,炮管长1887毫米,身管倍径51倍,它能让弹头具有640米每秒的初速度。在炮管的下方有一个管式结构,它就是火炮的活塞结构,一部分燃气进入其中驱动活塞向后运动,为火炮的下一次射击储备能量,能够达到约100发每分钟的射速。火炮供弹具为5发或10发的弹匣,位于枪机上方,炮弹依靠重力下落。

麦克林37毫米机炮MK I在1902年问世,第二年它在美国陆军中参与测试,期间表现出超出当时同类火炮的输出能力,弹道更加平稳,不过也出现一些设计缺点和制造缺点,其中许多部件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热处理,导致零件强度不够,无法承受自动射击时的负荷。随后MK II进行了升级改造,替换了不合格的零件,炮管也加长为54倍径。在1905年的测试中,虽然MK II已经具有高可靠性了,但是自动射击时仍然无法正常工作,大部分时候都只能半自动射击。

麦克林37毫米机炮虽然实验再次失败,不过出现了一些新的思路。测试时,公司工作人员将火炮装在汽车上,算是制成了第一款自行火炮,无意中点开了火炮机械化的科技线年时间优化火炮结构,提高使用可靠性,增加更为复杂的炮口制退器,这就是MK III型火炮。该炮长度超过2米,重82千克,使用炮轮的时候,整套系统重304千克,射速50~100发每分钟,炮口初速度650米每秒,最大表尺射程3.2千米,最大射程5.3千米。

麦克林37毫米机炮它在大战正酣1916年重新投入市场,然而此时被一战搞得昏头昏脑的交战国对麦克林的火炮没有兴趣,只有工业水平稍差的沙俄决定尝试一下。按照协议,俄军购买了300门麦克林MK III型37毫米机炮,有带炮轮和炮盾的马车拖曳型,和安装系柱的舰船使用型号,舰船使用的可360°旋转射击,而马车拖曳版本只有-5°~15°的高低射界,方向射界只有9°。

麦克林37毫米机炮这次交易最终没能成功实现,因为沙俄在1917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这批火炮只有268门出场,其中只有218门交到沙俄军队手中,50门火炮被留在美国。已经交付的这批火炮,每门都配备100个以上的弹匣,并在一战战场上少量的使用。

麦克林37毫米机炮虽然美军也对火炮进行了测试,并且打算大量购买装备于军舰上,随着1918年一战的形势发生改变,这种购买欲望逐渐降低,直至消失。而沙俄军队的这些机炮则卷入了多方战争中,在冲突中被芬兰缴获了一些,后来的捷克斯洛伐克也获得了一些。

麦克林37毫米机炮新兴的苏军替代了沙俄军队,在形势稳定之后对麦克林机炮展开了研究,提出了将其作为高射炮和自行火炮的设想,因为数量太少,以及性能已经不足以满足新的作战环境,这些火炮被入库封存。在西班牙内战期间,苏军将36门用于支援,德军在吞并捷克的时候也得到了该国保存的超过50门机炮。在苏芬战争期间,苏军还受到过芬兰军装备的麦克林机炮攻击。

麦克林37毫米机炮其实以一战左右的技术水平来衡量麦克林机炮,它首创37毫米自动炮的射击理念还是很超前的,它只是生不逢时,没能获得大量的订单。但是麦克林机炮证明了小口径速射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,不管是对地作战还是防空作战都有发展前途,虽然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装备麦克林机炮,但是一战后纷纷开启了37毫米速射炮的研究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