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破刻板印象别再陷入这些思维误区

刻板印象是我们认知模式的基础,能帮助我们快速、轻松地得出结论。但是,刻板印象是一种简化的认知方式。通过简化来理解世界和他人,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态度,导致我们落入思维的陷阱。那么刻板印象会带来怎样的思维陷阱呢?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刻板印象带来的危害?

为了让大家体会什么是刻板印象,先讲一个小故事。一对父子遭遇严重车祸,父亲陷入深度昏迷,儿子也受伤了,需要紧急手术。两人被送往医院。当他们进入手术室时,外科实习医生看着孩子,说:“这是我儿子,我无法保持情绪稳定,不能由我给他做手术!”这是不是有点蹊跷啊?各位想想,孩子怎么会是外科医生的儿子?医生是谁?问题留点时间给各位读者思考一下,在给出答案之前,让我们首先探索一下刻板印象的特点。

刻板印象指一个群体对自身或者另一个群体的共有印象[1]。刻板印象是我们认知模式的基础,就像认知偏见和思维捷径一样,能帮助我们快速、轻松地得出结论,通过简化来理解世界,通过与他人进行对自己有利的比较,维护我们的自尊,并达成社会共识。然而,看似不证自明、无可争辩的刻板印象会导致我们落入三种思维陷阱,我们应该对其保持警惕,以便在判断和决策中保持清醒自主。

刻板印象的英文是stereotype。这个词来自印刷业,指能重复使用、每次印出来的内容都完全一样的铅版。后来,这个词被用于心理学,指在人们心中重复出现、固定不变的印象,它们有时候是下意识的,且常常是夸大的。刻板印象是一种简化的认知他人的方式,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态度。人们总是喜欢简化世界,倾向于根据别人的外表、出身、籍贯、国籍、职业、性别、年龄等特质形成初步印象。

例如,当我们看到美貌的人,会默认他们天赋过人、情商极高,尽管实际上未必如此。长得好看的人在小组讨论中容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倾听,在员工测评中容易得到好评。人们看到一张漂亮的脸,会下意识地断定此人“诚实、有人格魅力”[2]。

对于自己所属的群体,每个人都会给其贴上积极的标签,比如“聪明”、“节俭”、“随性”。但在外人看来,这个群体可能是“狡猾”、“贪婪”、“冲动”的[3]。此外,并非所有的刻板印象都是错误的,有些甚至是基于公认的事实。刻板印象的问题在于它们过度概括一个群体的特质,将其简单化,而且往往是僵化、持久的。有些刻板印象毫无根据,完全基于孤立的案例或谣言[4],经媒体炒作或别有用心的群体传播,越传越广。如今有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,虚假刻板印象更是容易泛滥。

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,刻板印象很容易影响我们的判断,不受意志所控,而且还难以察觉。想要揭示它们的存在,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研究。

2005年,Madeleine Heilman和Julie Chen两位学者设计了一项巧妙的研究 [5]。她们制作了四份完全相同的工作报告,记录了一个名为多米尼克的经理一天的工作。多米尼克在一家服务业企业工作,工龄五年,下有四名员工。在两份报告中,多米尼克是男性,另外两份中是女性。四份报告都叙述了多米尼克一天的工作活动,唯一的区别发生在临近下班时:一位同事请求多米尼克下班后留下帮个小忙,处理一份积压的文件。在两份报告中,多米尼克答应,另外两份中拒绝。四份报告分别提供给四组人力资源专家,让他们对多米尼克的工作表现等各方面能力打分。

男性版多米尼克无论答不答应帮忙,得分都比女性版多米尼克高10%-15%。

同意帮忙的男性版多米尼克,得分高于同意帮忙的女性版多米尼克。而男性版多米尼克即使不帮忙,得分也不会比女性低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“帮助他人是女性的天性”这一刻板印象。大家默认女性帮助同事是天经地义,不帮忙一定是另有缘故,比如专业能力弱。

男性不帮忙则无伤大雅,社会本来就不指望男人乐于助人,一旦帮了,反而还会显得很突出,以至于让人觉得他的专业技能过人!由此可见,刻板印象会造成“光环效应”:正面和负面的刻板印象,造就了我们对他人的初步印象,引发一环环涟漪般的推论,最终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判断。由于许多刻板印象是下意识的,所以特别有害。

不难看出,社会建构就像一个“幕后操纵者”,左右着人们的判断和决定,甚至还会对思维方式造成不利的障碍。说到这里,让我们回到开头的小故事。那位拒绝做手术的外科医生到底是谁?是孩子的继父?养父?父亲的同性情人?第三者?这些都有可能,但实际上有一个更简单的答案:医生是孩子的妈妈!各位想想,你是不是下意识地认为,外科医生一定是男性,不会是女性?这就是刻板印象在起作用。

针对某些群体消极负面的刻板印象,会对该群体构成实际的威胁和心理负担[6]。一个群体名声败坏,就会遭受歧视,个体会因此而自我否定[7],最终让歧视性的标签变成“自证预言”。

为了证明上述现象,劳拉·克雷(Laura Kray)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者们[8]对商业谈判能力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。

研究的对象是一群MBA 学生,得到了一个任务:代表一家生物技术企业参加收购谈判。企业估价在 1700-2600万美元之间,资产负债表和市场档案都能完整地提供。谈判对手方想要低价收购该公司。学生的任务是据理力争,尽可能地将公司卖出高价。

学生分为两组。第一组“练习组”被告知任务只是一个普通的练习,仅为了熟悉谈判的基本概念。第二组“实践组”则被告知该任务是一个测试,考察谈判技巧和专业能力并摸排短板;测试结果能反映未来在职场上的实际谈判能力。很显然,后一组的压力更大,学生要竭尽全力展示其真实能力。下图显示了两组学生的成绩。

图片来源:PI France,左为“练习组”,右为“实践组”。(紫=男;黄=女)

在“练习组”中,男生和女生表现同样出色。但是,在压力更大的“实践组”,男生的成绩明显上升,女生下降。这是为什么呢?学者们尝试用带着偏见的思维分析这一结果:商业界谈判需要自信、竞争心甚至攻击性等特质,而这些特质被认为是男性的“天生特质”。在偏见的影响下,“实践组”中的男生受到了激励,而女生则相反。这个思维过程是下意识的,由此可见刻板印象导致了女性群体的自我否定。

但是如果我们把下意识的偏见开诚布公地说出来,会发生什么?女生会觉悟或叛逆吗?学者们另选了一群MBA学生,进行第二阶段实验。学生仍然分两组。“实践组”的设置跟第一阶段相同,但另外一组称为“觉悟组”。这批同学被告知:“谈判演练可以让你衡量自己在商界的谈判技巧,考察你是否具备谈判所必备的素质:能否在谈判中坚持原则不妥协、发挥逻辑思维、不轻易外露情绪、不随便迁就?有研究发现不同人之间,这些品质的高低差异很大,在不同性别中尤其明显。”下图显示了第二阶段两组学生的成绩。很显然,在“觉悟组”中,提示对女性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!

图片来源:PI France,左为“实践组”,右为“觉悟组”。(紫=男;黄=女)

第二阶段实验的结果具有积极意义:如果我们将刻板印象放在台面上公开讨论,让大家看到其危害,不允许它在潜意识里作祟,就能化危机为机遇。刻板印象是“见光死”的东西,越是在暗处,危害越大。而一旦被揭露、被否定,就能被动摇!但仅这样做就足够了吗?

理解什么是刻板印象、认同其危害,就足以保证自己不受其左右吗?当然不是!有研究发现了“反弹效应”的存在[9]:如果过频繁地告诫人们要克服刻板印象,人们会误认为自己已经克服了,从而放松自我监督。因此,我们仍应保持谦虚的态度,即使我们认为自己不会歧视不同肤色的人、妇女和性少数群体,也必须承认刻板印象的影响难以完全消除,以免眼高手低。即使你持有刻板印象,也不必担心自己有多么离经叛道。刻板印象根植于每个人的“社会DNA[10]”中。社会文化能塑造人的思想,文化中最具有歧视性的部分同样如此。

自我监督最有效的方法,是使用已经过充分科学验证的工具来测评自身持有的刻板印象,例如哈佛大学的“内隐联想测试”(IATs)[11]。读完这篇文章,不妨去测一测吧!自我测试能让我们在不必担心受到他人的道德谴责环境中,发现潜意识中的偏见,并通过自我心理抑制来纠正这些有害的念头 [12]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